疫情期间,心里放着的事儿太多,身体能动动的机会又太少。不知道您有没有感到,心脏由内而外地有些疲惫呢?
众所周知,我们的心跳是和人的运动状态有关的,跑步时如奔鹿乱撞,睡觉时又如微风浮动。心脏总是无言地默默工作,提供身体最需要的心跳。可是,心脏也有它的脾气,长时间久坐不动,心脏总也得不到锻炼的机会,而且疫情导致人的焦虑、紧张、抑郁等负面情绪,让心脏的脾气更大了,就像人憋久了一样,容易出问题。好多人居家期间出现胸闷、气短,血压不稳定等情况,严重者甚至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危及生命。
而且,近年来中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升,年轻化趋势加快,《中国心血管病报告》显示,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持续上升,患病人数达2.9亿(包括高血压、冠心病等等),压力山大的中年一代更是“人未老,心先老”。也许您刚到中年,就已经是潜在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了。
上海德达医院为高血压、高血脂、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患友们给出4条疫情期间居家保养的建议:
1. 控制“三高”,药不能停
心血管疾病患者常常伴有高血压、高血脂、糖尿病等慢性疾病,需要长期坚持服药。因此病情稳定的患者切不可因为无症状而擅自停药或减少药量。目前正值换季,又是防疫关键阶段,气温变化、情绪起伏对血压影响较大,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居家期间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和情绪变化,每天自我监测、控制血压。同时尽量保持情绪稳定,按时服药,避免血压剧烈波动。
如连续几日测量血压均偏高(收缩压大于140mmHg)或偏低(收缩压低于90mmHg),可通过线上咨询医生对现有药物剂量进行调整。如血压急剧升高超过170mmHg伴有头痛、呕吐、胸痛、气促等症状,或平时正常水平血压突然出现明显下降伴头晕、乏力、胸闷等情况,应及时外出就诊。同时也要坚持按时服用降糖药和降脂药,监测血糖,尤其要避免低血糖。
2. 增强免疫,营养均衡
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,建议少食多餐,定点定量,规律饮食。疫情当前,我们首先要保证饮食卫生,不吃生食。肉类、蛋类、蔬菜都要确保煮熟后食用。为增强免疫力,应多吃水果蔬菜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量,同时保证蛋白质摄入量,注意饮食应少油少盐。
新鲜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、叶酸等物质,可以减少氧化反应对血管造成的伤害,保持血管畅通。深海鱼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可保护心脏,但食用同时要注意胆固醇的控制。疫情期间如果不能保证充足的新鲜蔬菜水果供应,至少要做到饮食清淡,不要进食过多高盐高油的加工食品、油炸食品。
3. 戒烟少酒,规律作息
睡眠不充足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,心跳加快,加重心脏负担,可出现心悸、心慌、胸闷等不适症状。所以心血管疾病患者一定要按时就寝,规律作息,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质量。如果因情绪、压力等导致睡眠不好,可考虑短时间药物辅助睡眠。吸烟、饮酒都是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,二手烟同样对身体有害。
在任何时候,心血管疾病患者都需戒烟,同时限制饮酒,每日饮用含有酒精的饮品应不超过一两(50克),白酒应不超过半两(25克),当然完全忌酒是更理想的。疫情虽然会引起一定的焦虑和苦闷,为了身体健康,大家也应尽量避免借烟酒消愁。
4. 适量运动,强身健体
规范的运动有助于提升心肺耐力,减慢静息心率,改善血管内皮功能,增加血管壁弹性。冠心病、高血压、糖尿病等患者可以根据身体状况进行“每周3-5次,每次30-60分钟、中等强度”的运动锻炼,也可以做一些力量和柔韧性锻炼。即使是放过支架、搭过桥的患者也可在接受正规心肺运动评估后,按医生开出的运动处方进行居家运动。
什么是中等强度运动呢?答案:运动时心率达到(220-年龄)*60%。例如,如果患者年龄为 60岁,那么运动强度应该使心率达到 100次/分钟左右。心率可以自己数,边搭脉搏,边看手表计数就可以了,如果有运动手环会更方便。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大,运动时心率不宜过高。
在疫情不建议外出的情况下,推荐太极拳、八段锦、广播体操、健美操等居家运动形式, 也可做一些简单的拉伸动作。但请一定注意安全、避免过劳或者受伤。园艺劳动也是一种有利于心脏健康的运动。有条件的可以在阳台上养花种菜,既能美化环境还可以一饱口福,实在是一举三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