咨询及预约热线
021-2213-9777
Language
立即预约
咨询及预约热线
021-2213-9777
在线商城
交通路线
疫情结束会带走病毒,但可能留下应激反应
发布时间:2022-06-02 10:45:53

PTSD-创伤后应激反应:一个我们常常只在影视剧才能听到的词汇,在2022年的春天却可能伴随着疫情离我们越来越近,可能就在你身边,可能就是你自己。

 

一 、什么是应激反应?

应激反应:是一种身体的反应模式,指当动物机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刺激后,在没有发生特异的病理性损害前所产生的一系列非特异性应答反应。是不是听上去特别抽象?举个例子就清楚了。


当一只兔子被狼追捕的时候,她会瞬间开始逃跑或找地方躲起来,但,如果受惊严重,那么,这只兔子躲在洞里的时候可能会表现大声磨牙、胡须水平绷直、耳朵紧贴着脑袋,蜷缩在角落浑身发抖,更严重的话,还可能出现牙根脓肿、肠梗阻、腹泻等症状。当然,大多数情况下,这些症状在危险解除后,小兔子慢慢安心,就会好转,直至恢复正常。看到这里,你可能会嘲笑说,“兔子就是兔子,胆子真小哇。”可有时候,真不是胆量问题。设想一下,假如那只狼在兔子的洞口守着不走了,足足守了三天三夜。生死存亡的关头,几天几夜,兔子的身体一直处在十分紧张的状态中,应激反应也一直持续了很长时间,那么,这时候兔子的身体可能就很难自我调整到正常状态了。这只可怜的兔子或许就会患上我们开头说的PTSD——创伤性应激反应:在她不算漫长的兔生中,竟然遭遇了被狼蹲守这样可怕的事情,这毫无疑问给她的心灵带来了刀剑的创伤一样,难以恢复和自愈。


这种持久的、难以自然恢复正常的应激反应,正是本文想要强调,需要引起我们警觉和重视的:防疫居家的特殊时期,面对种种担忧和问题,我们的压力指数飙升,可能会出现担忧、恐惧、紧张、压抑等的情绪反应,而当这种情绪长期得不到缓解时,则可能出现身体症状,即生理反应。具体有哪些症状呢?


二 、可能会有哪些应激反应?

身处于疫情之下,被各种各样负面信息包围,可能会出现一系列包括情绪、思维和行为变化在内的应激反应。

 

情绪方面:过度紧张、焦虑、烦躁易怒、沮丧、淡漠、悲伤,甚至出现恐惧不安、情绪失控、哭泣喊叫等症状。

思维方面:注意力不易集中和持久,只关注和疫情相关的新闻、和别人讨论疫情的危险性;还可能出现记忆力下降、犹豫不决、与别人交流时表达和理解困难。

行为方面:坐立不安、手足无措,甚至通过重复行为获得安全感,如反复清洁、测体温等;也可表现为发呆、懒言懒语。

躯体方面:恶心、腹部不适、腹泻;胸闷、胸痛、心慌;头痛、双下肢乏力;尿频;肌肉紧张及发抖、出汗;食欲差;睡眠差(入睡困难、睡眠浅、多梦且多恶梦、早醒)。

 

三、如何应对应激反应?

无论你处于上述的哪一种状态,请务必知晓:它是你的身心自然而然给出的反应而已,既不是对你的评估考验,也不是对你的惩罚。为什么要强调这两点呢?因为对于情绪性病症,很多人仍然保有不必要也不正确的“耻感”,忍不住要感到羞愧或耻辱,觉得:是不是我负面能量太重所以思虑过多?是不是我太脆弱,所以连一点压力都承受不了?是不是我对别人、对社会要求太高,我太理想化了所以才会生病?有人甚至认为,之所以患病就是因为做得还不够好,所以要遭受惩罚。这种心理负担真的大可不必!对于应激反应,我们第一件要做的事情,就是承认它、直面它,把它当做一个正常而又需要重视的病症来看待。然后,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进行调节。

 

第一个方面是心理层面。即,在内在思想和精神上,我们能够为自己做些什么?

1)接纳种种情绪:心理层面上,首先要做的就是接纳自己的情绪。在此前的人生中,或许你一直在被教育要学会“管理情绪”,要消灭负面情绪,让正面情绪多多充盈自己。然而,近些年,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开始提出:不要急着给负面情绪贴标签,更不必急着去消灭它——因为事实上,情绪本身是不可消灭的。越是和它对抗,它就越是牢固,反而会搞得我们身心俱疲。


2)不要和负面情绪硬刚:那么,对待负面情绪,正确的做法是怎样的呢?有两种方法。第一种是转移注意力。当负性情绪严重时,可以尝试打断它,寻找一些自己感兴趣或乐在其中的事情去做,转移注意力,让自己的精神力放在其它的领域,把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。第二种做法,则是和自己的负面情绪保持适当的距离——既不特别远,也不特别近,将这个想法当成是别人的想法或一个独立于自己之外的想法,想象,如果这个想法不属于你自己,而是属于你的家人或好友,你会怎样去处理它?你会怎样劝解自己的家人和朋友?这样一来,我们就能从负面情绪中跳出来。王国维说,“入乎其内,出乎其外”,对待我们的情绪和情感,这不失为一种绝妙的方法。


3)寻求生命的新鲜感和情感支持:除了处理自己已经产生的情绪,还可以积极去寻求一些生活的新鲜感,让身体接纳到新的刺激,带来新的愉悦。即便不能出门,也不妨起身伸展一下身体,走动走动,看看窗外的风景,呼吸新鲜空气。当然,如果你已经忙碌了一整天,线上办公到头晕脑胀,开始觉得生亦何欢、死亦何苦,就绝对该去动一动了。换个房间安静地坐会,或者通过语音、视频或短信等方式与朋友线上“聚会”,寻求或提供情感支持和关心。要爱自己的身体,疲惫和倦怠是它发出的“求救信号”,不要对自己“见死不救”。


4)学会自我保护,适当断网:很多时候,我们的生活其实并未遭遇到绝对的威胁,但媒体的存在却会让我们与负面新闻身临其境,忍不住产生共情。保持社会关注是一种公民责任,但假如你已经出现了生理上的不适症状,那么,是时候与负面信息保持距离了。适当断网,对于那些可能带来焦虑的信息降低关注,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当下的生活中,比如下一餐做什么饭?待会可以看什么电影?用当下的真实感受充实自己的身心。


这就是心理层面我们可以进行的自救措施了!心理学家认为,积极的自我暗示和心态能够有效帮助我们走出焦虑和抑郁,自救绝不是一件“唯心无用”的事。

 

第二个自我调节的是身体层面,主要可以做以下三件事:

1)规律作息:尽量保持与封控前一致的作息习惯,按时吃饭、睡觉、适当运动。这不仅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体魄,也是机体抵御病毒侵袭的基础。

2)学会腹式呼吸放松:如果你曾经练习过冥想或瑜伽,对此一定不陌生。首先,深吸一口气,让气体直接到达你的胃部,再逐步从鼻腔或口腔缓慢呼出。当你吸气时,胃会鼓起,呼气时胃会收缩。保持呼吸平稳,吸气时数数,呼气时内心想着“放松”,关注自己的呼吸,努力消除脑中的杂念,每次10分钟即可。

3)进行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:逐步将全身各肌肉群进行紧张与放松,体验紧张后的放松感。先让大量肌肉群紧张(收紧时间约7-10秒),如握紧拳头,再迅速放松(约10秒)。从上肢到面部、颈部、胸腹部再到腿部,若身体某一部位有明显紧绷感,可针对此部位多次练习。


希望上述的心理和身体方面的措施能够对你有所帮助。如果尝试后,依然出现持续的失眠、情绪低落、恐惧焦虑,自救不能缓解时,务必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或心理健康服务,有条件的可进行面对面心理咨询及危机干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