咨询及预约热线
021-2213-9777
Language
立即预约
咨询及预约热线
021-2213-9777
在线商城
交通路线
可以救命的检查手段——胃镜
发布时间:2022-06-02 09:58:30

很多人胃不舒服的时候,第一反应是吃健胃消食片;特别不舒服时才会想到去医院检查,但往往错过了有利治疗时间。因为几乎每人都会经历过或轻或重的胃不适情况,所以许多人似乎已经把胃痛当做一种常态,对于胃“发出的抗议”,总是习惯性忽略,更不要说做胃镜了。对胃痛、胃酸长期忽视,哪怕胃很不舒服,也不愿意做传说中非常难受的胃镜——许多胃癌患者就这样错过了黄金治疗时机。


可怕的胃癌,它来的静悄悄

胃癌是我国发病率排名较高的癌症之一,在我国的癌症种类里患病人数排第二。我国每年胃癌的新发病例40-50万,占全球病例的40%。


胃癌:早期症状不明显

胃癌极其危险的地方在于:它的早期症状非常不明显,许多症状和普通的胃病没有太大差别。据调查,80% 的胃癌患者都是到了中晚期才检查发现。中晚期胃癌对我们的身体意味着什么呢?假如不经任何治疗,90% 的晚期胃癌患者都会在一年后去世。曾有专家毫不夸张地说:“早期胃癌九生一死,晚期胃癌九死一生。”


胃镜:胃癌筛查不可替代的检查方式

没错,胃癌早期的治愈率是极高的。那怎么尽早发现胃癌呢?“胃镜+病理检查”,这是胃癌筛查不可替代的手段,也是直接有效的手段。根据临床数据,早期胃癌的治愈率在 90% 以上。在日本,这个数据甚至超过 98% 。是日本的治疗手段更先进吗?非也!只是日本人早已把胃镜作为体检的常用手段之一。在日本,每年有 1200万 人参加胃镜检查,占总人口的 10%;而中国的胃镜检查率甚至不足日本的五分之一。提升胃镜检查率可以说刻不容缓。

 

把胃镜加入你的体检套餐

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,胃癌也不是。当一个胃最终确诊为“胃癌”时,在此之前,它必定已经“饱经风霜”。慢性萎缩性胃炎、胃溃疡、胃息肉等这些听起来甚至很熟悉的胃病,被称为“胃癌前病变”,即有可能演化为胃癌的疾病。


2018年,山西医科大学以太钢集团的职工体检为样本,对 4647例 健康人群的胃镜体检数据进行分析,发现,有 78% 的人都患有慢性胃炎,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 5.2%,消化性溃疡 14%,胃息肉10%。而类似的数据在全国多地、多次的专家调查中都得到了印证。也就是说:就在我们身边、在所谓的健康人群中,胃癌的风险不容忽视。因此,许多消化科的医生都在呼吁,在健康体检中增加“胃镜”一项。


尤其是以下五类群体:

1)40岁以上中年群体:中年群体,尤其是中年男性是胃癌高发人群,不论有没有症状,都建议至少每3年做一次胃镜检查。年龄越大,频次应该越高,如每年至少检查一次胃镜。


2)体检中指标异常的患者:很多人每年都会定期参加体检,如果体检发现一些异常的指标,提示胃病的可能,需要进一步检查。

例如,体检的时候发现有贫血,幽门螺杆菌感染,大便隐血试验阳性,肿瘤标志物CEA,CA-199,CA-724,血清胃蛋白酶原浓度变化。如果体检的时候,发现这些异常,需要医生综合评估,判断是否需要胃镜检查。


3)有胃癌前疾病及癌前病变的患者:患有萎缩性胃炎、胃息肉、胃溃疡等胃癌前疾病,或既往体检发现肠化生、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,则要根据不同病情情况定期胃镜随访,通常建议每半年至1年复查一次胃镜,具体方案需咨询专业医生。


4)胃癌高危人群:如果你的生活状态符合以下情况,那很可能是胃癌高危人群,建议在体检中加入胃镜。

1. 喜爱食用腌制、熏制、烧烤、煎炸、高盐的食物及高级香料的人;

2. 有不明原因恶性贫血的人;

3. 长期吸烟饮酒、饮食作息不规律、熬夜焦虑者;

4. 长期从事化工行业,如橡胶厂工人等;

5. 有家族肿瘤病史;

6. 有幽门螺旋杆菌(HP)感染的。


5)有腹部不适等相关症状的:前文中提到,胃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或症状轻微类似普通胃炎,一旦发展到中晚期,就会有食欲骤减、消瘦、贫血、便血、呕血、腹部有肿块等症状或体征出血。所以,当出现这些症状时,应及时到医院消化科就诊,听取医生的建议尽早胃镜检查明确诊断。

 

参考资料:

[1]芮慧强.帮您解开关于胃镜的疑惑[J].食品与健康,2021,33(12):50-51.

[2]凌玉环,王珩.安徽省某三甲医院患者对无痛胃镜的选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[J].包头医学院学报,2022,38(01):1-5+30.

[3]崔艳芳.胃镜在健康体检人群胃早癌及癌前疾病筛查中的临床意义[J].中国社区医师,2022,38(02):94-96.

[4]沈琳.胃癌筛查首选胃镜[J].百姓生活,2016(05):74.

[5]任丽文. 4647例体检人群胃镜检查结果分析[D].山西医科大学,2017.

[6]梁艳茹.警惕胃癌来敲门 胃镜检查早发现[J].健康向导,2022,28(01):50-51.